深掘宝矿 助推“三农”

栏目:理论与实务 发布时间:2015-08-04 作者: 陈孔林
分享到:

    深掘宝矿  助推“三农”

 ——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文有感

陈孔林

       看到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叶双瑜同志于7月28日在《中国工商报》署名发表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文,我在备感鼓舞的同时,也感到一些意外。

       作为中国工商报的忠实读者,印象中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工商报上看到省领导专门就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表署名文章;另外,更让我意外的是叶秘书长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深入研究,这让作为一个有近二十年工商龄的我深感汗颜的同时,也被文章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对工商部门浓浓的勉励之意所深深感染。

       回首过去,在全省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福建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拥有量为258件,居全国第二;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25件,更居全国首位。安溪铁观音、连城地瓜干、福鼎白茶这些耳熟能详的地标,已从最初“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陌生名词变成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王牌”,无不在为发展农村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巨大作用。地理标志是一种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在它的带动下,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农业品牌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开始加快。

       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十万农民种地瓜,两万农民搞加工,百家企业抓销售,六亿产值富半县”,就生动地描绘了连城55%的人口受益“连城地瓜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说,发展地理标志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三农”工程,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提升农村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在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福鼎市涉茶人员高达4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此外,地理标志所标示的产品一般与特定的地理区域相关联,独特资源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在经过证明商标品牌打造后,就可能形成绝对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价格水平。福建的“平和琯溪蜜柚”获得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品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同类水果出口的90%以上。

       当然,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不能坐等其点石成金。我们不仅要会注册,更要会运用。地理标志如果注册后不加强使用管理,不推行商标战略,地理标志也可能成为烫手的山芋。据媒体报道,位于三峡库区的奉节县是全球八大脐橙特产生态区之一,然而,奉节的脐橙业却没能借地理标志“奉节脐橙”一展雄风,在奉节县出产的脐橙中,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不足5%。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部分企业想用真正的优质产品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品牌,而不愿意使用地理标志商标,与其他种植农户、经销商共享地理标志的产地优势;二是部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后宣传不够,没有知名度,同时,商标的使用和管理上也比较混乱,没有明确的品牌战略。一些龙头企业甚至担心,一旦地理标志商标出现被假冒或者其他信誉问题,还可能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局面。

       地理标志的成功注册与使用,已成为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作为“红盾卫士”的我们,更要着力于将我省地理标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引导农民们注册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培育好地标,用好地标,培育产业龙头,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服务,并扎扎实实地做好打击假冒伪劣的工作,坚持把严厉查处地理标志侵权行为、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权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从商标印制企业、广告公司、生产厂家等多环节入手,形成工商部门与商标所有人、经销商的联动机制,加大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尤其是更加重视我省自主品牌在境外维权问题,从而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为我省的生态省建设添砖加瓦。

                                                                                         (本文作者系福建省工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