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的传说

栏目:地理标志商标 发布时间:2011-08-08 作者: 林小玲
分享到:

        关于安溪产茶的历史,早在五代时就有记载。南唐五代时的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在其所著的《清隐堂集》中,载有《与介庵游佛耳,煮茶待月而归》。诗云:“活火新烹涧底泉,与君竟日款谈玄。酒须迳醉方成饮,茶不容烹却是禅。闲扫白云眠石上,待随明月过山前。夜深归去衣衫冷,道服纶巾羽扇便。”诗中描述的是,詹敦仁晚年隐居佛耳山,其好友名僧宏道(号介庵)前往探访,两人夜来泡茶畅饮的情形。诗中所云足以说明,五代时安溪县域西部山区佛耳山(位于今祥华乡白玉村)一带已产有茶叶;且詹敦仁煮茶讲究火侯用水,品茶时谈玄悟禅,显然是精于茶理的行家。《清隐堂集》中另有詹敦仁所作的一首诗《龙安悟长老惠茶,作此代简》,诗云:“泼乳浮花满盏倾,余香绕齿袭人清。宿酲未解惊窗午,战退降魔不用兵。”讲述的是詹敦仁曾至安溪归善乡依仁里(今龙门镇溪瑶村)龙安岩(后称青林岩),拜访好友清豁禅师,告别时清豁禅师赠茶于詹敦仁。一两千年前,安溪先人就懂得用“余香绕齿”来形容好茶,而这样的词语仍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
        品味一杯好茶,定然要从她的历史开始。在这样的文字记载中,我们不好妄自推断詹敦仁当年所喝的就是乌龙茶。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一千多年前,安溪境内就散布着许多野生茶树,境内的安溪人运用简单的制作技术进行炒制。那时的茶叶并没有一个正式的称谓,而只是统称为“茶”。后来,因为一次意外的发现,“乌龙茶”的名称应运而生,安溪人也总结出了一套娴熟的生产制作工艺,一直沿袭至今。
        一、乌龙茶的传说
        安溪县西坪镇境内有一座气势雄伟、朝雾夕岚的南岩山。早在一千多年前,南岩山一带有着茂密的森林,山谷幽深、林荫蔽日,山上常有飞禽走兽出没。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依靠狩猎谋生,也时常采摘一些野生茶叶,炒制后作为消暑解渴之用。
        南岩山下有一户人家,主人名叫“龙”,因为他肤色黝黑,眼睛乌亮,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乌龙”。一天清晨,乌龙跟往常一样进山打猎,因为家中炒制的茶叶已经用完,临行前母亲嘱咐他随身携带茶篓采摘些茶叶回家。找寻了半天,乌龙未能寻到猎物,不免有些失望无力。午后,他在一株野生茶树下小憩。吃了几口干粮,又打了个盹,而后,他索性采起了茶叶。刚采完半篓茶叶,乌龙听到了一番动静。他停下手中的活,屏住气息,隐在茶树后仔细观察,一只山獐跑进了他的视野。瞄准、射击,随着乌龙的枪响,山獐负伤奔逃。乌龙背起茶篓紧追不舍,直追到日落西山,山獐终因流血过多而倒下,乌龙扛着猎物返回家中。
        当天晚上,全家人都沉浸在猎到山獐的喜悦中,又是宰杀,又是焖炖,又是邀请亲朋饮酒作乐……第二天一觉醒来,乌龙突然闻到满屋子里飘浮着一股奇异的暗香,淡淡的,青青的。环顾四周,乌龙终于将芳香的源头锁定在了茶篓里。他这才猛然想起,昨夜忙于料理山獐,倒把炒制茶叶的事给忘了。他拍着脑门,走近茶篓,发觉香气更加浓郁。他伸手抓出一把茶叶在手掌中摊开,惊奇地发现:半篓的茶叶不再是青青的原样,而是呈现出“绿叶红镶边”的样子。叶中间还是绿的,可是叶的边缘已经现出微红。乌龙揣摩再三,恍然大悟:昨天他背着茶篓追赶山獐,茶叶经过这一路颠簸,叶片边缘被反复磨擦生成了微红色;又搁置了一夜,叶片上的水分被蒸发掉了许多,略有萎缩,微微卷曲。但也正因为这种叶片间的相互撞击磨擦,再加上在茶篓里一个晚上的闷青,反倒使茶叶散发出了奇异的清香。
        还没炒制便已如此清香,炒制出来岂不更香?乌龙顾不得洗潄,忙将茶叶下锅炒制。果然,随着炒制过程的深入,那种馥郁清香一阵浓似一阵。茶叶刚一出锅,乌龙就迫不及待地招呼全家老少来冲泡品饮,果然味道甘醇清洌,甚至连苦涩之味都去除了,相较之前更有一番风味。乌龙大喜,邀来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大家啧啧称奇。
        后来,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比较,乌龙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将采回来的山茶叶放进篓里,反复晃摇,直到叶缘略显微红,再放置一定时间才下锅炒制,这样炒制出来的茶叶总是带着馥郁芬芳。再后来,为了使炒制出来的茶叶颗粒紧结,便于存放,乌龙又试着将炒制出来的茶叶用布包起来揉成团,……
        乌龙生性憨厚、热情,他时常邀请村民们一同品饮他炒制出来的茶叶。因为茶叶味甘气香,到他家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使乡亲们都能喝上好茶,乌龙把自己的制作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南岩茶叶声名远播,而乌龙茶的制作方法也逐渐散播开去。后来,村民们将山上野生茶树移植,采摘叶芽制作成茶,用来交换其他生活用品,大家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
        乡亲们感念乌龙的情义,就把这种带着奇异芳香的茶取名为“乌龙茶”。乌龙去世后,乡亲们为纪念他,在南岩山上建造了一座“打猎将军庙”,用檀香木刻制乌龙的面貌为像,供奉在庙中,清茶祭祀,香火不绝。
        二、铁观音的传说
        关于铁观音的由来,向来流传着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相去甚远,却都有理有据,各有章法,也各有美妙之处。
        1、观音托梦得茶(魏说)
        清朝雍正年间,西坪镇素有“南邑第一峰”之称的松林头有一位淳朴的老茶农叫魏荫,勤于耕作,种茶、制茶技艺颇高,又笃信观音菩萨,为人豁达且乐善好施。他每天晨起的第一件事,便是在自家供奉的观音菩萨案前点上三炷香,敬奉三杯清茶,而后自己再抓把小茶壶,浅斟细酌、慢慢品饮,几十年如一日。
        一天夜里,魏荫梦见自己荷锄出门,沿着林间小道来到一座观音庙旁。只见古松耸立,溪涧上空水雾缭绕,眼前一片迷迷蒙蒙。恍惚间,他隐隐约约看见庙旁龙潭边的石缝中长有一株茶树,石头上赫然写着“打石坑”。正当他心生困惑想上前细看时,一个靡靡之音在上空飘荡起来,“这是一棵奇异茶树,念你虔诚,特赐予你,望你悉心培育,广为传播,造福人间。”是观音菩萨!是观音菩萨!魏荫急欲看清菩萨的面目,焦急地四处观望,却一头撞在了石头上……魏荫旋即疼痛得从梦中醒来。
        第二天清晨,魏荫照例焚香敬茶品茶后,便荷上锄头,沿着梦中途径前行。几番艰难跋涉,果然在丛林中找到了一小座人迹鲜至的观音庙。魏荫急忙走进庙里,例行跪拜祈愿事宜。而后,他在庙的四周仔细寻找起来。果不其然,庙旁不远处有一龙潭,龙潭峭壁的石缝中长着一株奇异的茶树,它并不高大,但却枝繁叶茂。而在树叶的掩盖下,岩石上写着的三个字“打石坑”若隐若现。一切果如梦中所忆,魏荫兴奋不已。他拨开荆棘,攀上峭壁,终于靠近了茶树。仔细一看,这株茶树果然不同凡响:叶芽微红,叶片肥厚,叶形椭圆,叶尾微斜,叶缘锯齿般锋利,与一般茶树很是不同。
        真乃罕见奇茗?魏荫高兴之余,心中仍不敢释怀。他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开这株茶树旁的土,连根带土挖起,移植栽种在家中一口破旧的铁鼎内,悉心培育、精心呵护。冬去春来,茶树抽枝吐芽。魏荫将茶树的叶芽采下,摇青、杀青、揉青、烘焙,每一道程序无不做到精益求精,比制作任何一泡茶都上心。随着制作渐近尾声,魏荫心中的疑虑也迎刃而解。此茶形状特异,香气非凡,是饮茶无数的他所从未见识过的奇茗。冲泡品饮,不仅满口有一股清香,似空谷幽兰,而且喉底回甘无穷、余韵缭绕,令人神清目爽、心旷神怡。魏荫将香茗密藏罐中,视为家珍,每逢贵客临门,便拿出冲泡,客人无不交口称奇。
        有一天,一位塾师来魏荫家做客,品过此茶后,惊问:“此等好茶,是什么茶?”
       “什么茶?这我倒不知道该唤作何茶了!”魏荫一边把观音托梦之事相告,一边又央求起塾师,“请先生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是观音托梦……又种在铁鼎中……”塾师捋了捋胡子意味深长地说,“叫‘铁观音’你看如何?”
       “铁观音?很好很好!”魏荫听后,连声说好,“太好太好了,就叫做‘铁观音’吧!”。
        于是,“铁观音”的名字便开始在南山的松林头一带传开。每逢茶叶开采,周围的乡亲们都争着到魏荫家喝铁观音。为了使更多人能种植、制作出铁观音,魏荫牢记梦中观音菩萨“广为传播,造福人间”的嘱托,潜心研究,探索出了压枝法,繁殖出一批批铁观音茶苗,送给乡亲们乃至邻乡的茶农栽种。不久,铁观音便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户,从此世代相传,芳名远播,四海飘香。
        2、乾隆赐名铁观音(王说)
        清朝乾隆年间,安溪县西坪镇有位举子叫王仕让。为了专门准备晋京应考,家人为他在南岩山腰搭了间草屋书轩。他每日在此静心修学、苦读诗书,一日三餐由家人送来。王仕让出生于茶农世家,从小就谙熟茶叶的制作工艺。尽管学业勤苦,他仍将制茶、品茶作为学习之外的唯一乐事。每到春秋茶上市季节,他亦会小制茶叶,把玩一番。
        有一天,王仕让读书读得有些困倦,便走出书轩稍事休憩。他边走边吟边思考,不知不觉走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山边一块大岩石挡住了他的去路。王仕让停下了脚步,一抬眼,就被岩石旁的一棵茶树吸引住了。只见那棵茶树约有半人多高,与一般野茶树似有不同,叶片在阳光下煜煜发光,很是吸引人。王仕让上前一步来到茶树前,凑近一看,果然与众不同:叶片肥厚略呈微红,叶缘细齿如锯,而且均匀有致。王仕让心中暗喜,当即爱不释手。他颇费了一番工夫,才将这棵茶树连根带土移植到书轩近处的一块岩石下。自从移植到书轩边上,精心照料此树成了王仕让每日课余的必修课。很快,茶树生长得枝繁叶茂。
        茶叶开园季节,王仕让小心翼翼地采下这棵茶树上新长的一个个嫩芽,单独炒制。从炒制开始,直到炒制结束,王仕让时刻迷醉在一阵阵四处飘溢的芳香里。这绝对是一泡极品好茶!他心中暗想。炒制完成,他立即邀了几个学友一齐冲泡品饮。只觉喉底阵阵回甘,齿颊频频留香,韵味无穷。王仕让舍不得泡饮,将茶叶收藏在瓷罐里密封保存。
        考期来临,王仕让收拾书本行装,带上茶罐,一路辛苦,来到京城。经过朋友的举荐,王仕让结识了礼部侍郎方苞。为表敬意,他将密存的茶叶奉呈方苞。方苞品饮后大加赞赏,很快又将这罐茶叶交转内廷进贡皇上。乾隆皇帝只轻啜了几口,就感觉神清气爽、通体舒畅,并且齿颊间留有一股余香久久不曾散去,喉头处一种妙不可言的韵味反复缠绕着,这种感觉他从未有过。乾隆赞不绝口,当即询问“此茶何名?”在场的人却没能答得上来。乾隆皇帝让人拿来茶罐,取出茶叶,亲自阅看。只见此茶条索紧结,色泽乌润呈铁色,置于掌心,似有铁的重感,茶叶外形美轮美奂,尤如观音合掌。乾隆皇帝龙心大悦,遂赐茶名“铁观音”。
        从此,“铁观音”的美名不胫而走。
                                                                                                                                                                                                                               (作者单位:安溪县文联)

        安溪茶业概况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约占全国茶园面积的1/50;年产茶叶6万吨,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25;年出口茶叶1.2万吨,约占全国茶叶出口量的1/25;涉茶行业总产值73亿元,受益人口80多万人,从业人员30多万人,其中营销人员10万多人。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茶叶收入4300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702元的55%。
        2000年来安溪县(茶业)、安溪铁观音主要荣誉安溪县(茶业):
        ☆2000年:中国铁观音发源地、全国首批茶叶生产基地县、全国茶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县
        ☆2001年: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农业部定点市场(中国茶都)、全国重点茶市(中国茶都)
        ☆2002年:全国首批南亚热带作物(乌龙茶)名优基地
        ☆2003年: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生产基地县先进单位
        ☆2005年: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2008年: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商标发展百强县
        ☆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全国商标发展百强县
        安溪铁观音:
        ☆2000年: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
        ☆2004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5年:全国茶界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两次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分别参加在意大利帕尔玛和北京举行的“全球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和“战略性利用商标促进经济暨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作专题发言
        ☆2006年:外商最熟悉最喜欢的中国品牌(第三位)、海峡青少年最喜爱的十大泉州品牌
        ☆2007年:品牌泉州公众印象奖
        ☆2008年:“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由国家文化部推荐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具影响力最具贡献力品牌、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
        ☆2009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用茶
        ☆2009年:中国世博十大名茶、2010年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专用茶才
        茶业是安溪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特色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品种资源方面,安溪拥有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素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美誉,在1985年认定的全国首批30个茶树良种中,安溪就占了6个,分别是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梅占和大叶乌龙;在种植加工方面,安溪茶农在明末清初发明半发酵制茶法、创制乌龙茶(青茶)、培育出名茶铁观音、发明并使用茶树无性繁殖技术,历史上安溪茶师傅大量到闽北、广东、台湾等地种茶、制茶,传播制茶技艺,高峰时期曾达数千人,其中相当部分在当地落户定居,知名的台湾包种茶和木栅铁观音都是安溪人创制的;在文化习俗方面,安溪人对于茶叶执着的喜好和研究可谓与生俱来,茶贯穿于安溪人全部生产和生活之中,安溪千年的历史长河就是一部种茶为生、饮茶为乐的生动画卷。在产业规模方面,安溪现有茶园60万亩,年产茶叶6万吨,2009年茶业总产值73亿元,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安溪茶叶在国内茶叶市场销售份额达8%,这些数据在全国上千个产茶县中遥遥领先,安溪是名符其实的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在茶叶营销方面,安溪现有茶叶企业1000多家,在2009年全国百强茶叶企业中,安溪拥有7家,全县有12万人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庄、茶艺馆3万多家,安溪茶业涵盖了农业、加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包装工业、交通运输业、印刷业、旅游业以及服务业等,形成大茶业格局;在产业文化方面,安溪提出“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兴茶理念,获得广泛认同,被誉为是全国茶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强音和先人之声,安溪茶文化旅游是全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和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在产业影响方面,安溪铁观音深受国内上亿消费群体的欢迎,是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又是外商最熟悉、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安溪铁观音成为全国茶界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最具贡献力品牌、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分别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全球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和“战略性利用商标促进经济暨农村发展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安溪茶产业的发展,既让安溪茶农充分得益,80万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的55%来自茶产业。不论是历史的几大发明,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安溪都对中国茶产业的弘扬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重大的贡献。

 商  标   释   义
陈玉环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图案由茶叶芽叶、地球、中文、英文的安溪铁观音文字组成(其中“安溪铁观音”的英文为“ANXITIKUANYIN”)。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图案意思是“安溪铁观音香飘全球”。
                                                                                                                                                                                                                           (作者单位:安溪县工商局)